为什么是雄安?
20170427 【网海拾贝】贾冬婷(有删节)
“雄安”是个全新地理概念,它位于北京、天津、保定三地的中心位置,将雄县、容城、安新三个县覆盖进去,又在“雄县”“安新”两地中各取一字而得名。这一选址十分微妙。它离北京足够近,100公里距离在北京的可辐射范围内;它又离北京足够远,远到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快速蔓延的副产品。其次,雄安几乎在北京、天津、保定三地的地理中心,而并不过于靠近其中任何一个,这在一方面可以冲破坚硬的行政壁垒,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避免像以往新区一样被土地财政绑架。
对雄安未来的猜想,有必要回望两个参照系--深圳和浦东。经济学者刘胜军分析,深圳的崛起,源于其毗邻香港所带来的巨大势能。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境内境外差距巨大,深圳作为当时中国面向境外的唯一窗口,所裹挟的是全国的能量,所以后来的海南、厦门等经济特区,都难以取得深圳那样的飞跃式发展。而浦东1990年开发开放之后不久,邓小平“南巡”,随即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“顶层设计”,外资大规模涌入。
从市场角度看,雄安并没有当年的深圳、浦东那样的优势。雄安的潜力在于,它还没有既得利益的介入,是一张白纸,一块被顶层设计的改革试验田。雄安新区的远期规划面积2000平方公里,超过北京六环以内的实际面积,与浦东相当,未来的拉动能力不可小觑。
以北京的巨大规模,只要能转移一部分核心资源,雄安新区就可以快速被撬动。但雄安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在于,行政力量对资源配置和制度环境的直接推动,能在与市场力量的碰撞融合中走多远。更重要的是,能否在雄安新区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。
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指出,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的过渡时期,引领这一“新常态”,关键要从投资驱动转换到创新驱动。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让创新、消费、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,取代过去的房地产、出口和投资。所以从2016年6月开始,雄安新区规划区域内,已逐步实行房屋等不动产、规划、土地、项目、户籍的冻结,遏制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的土地财政惯性。
在多位专家的设想中,雄安新区可比拟为未来的“硅谷”:它不是又一个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,而更可能是数个小城镇连接起来的群落,是能源安全、基础设施、电力、通信、轨道交通、生态环保、信息化网络与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的心脏地带。只有这样“跳出去”的思路,才有可能突破“分蛋糕”式的零和博弈,“将蛋糕做大”。